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漫画 李媛 绘
老牌文学杂志《收获》“长篇专号”2010年春夏卷,最近出现在书报亭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据了解,预订数三万册也比去年同期低。而与市场反应相反的是,《收获》刊发郭敬明的作品《爵迹》的消息披露后即刻引起了热烈的争议:郭敬明的作品有没有资格上《收获》?坚守纯文学阵地的《收获》此举是否意味着向市场投降,借此提高市场关注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有评论家认为,引发争议的主要原因,可能正是大家没有搞清《收获》正刊和增刊的“长篇专号”的区别。与正刊完全不同的是,《收获》“长篇专号”既发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文学作品,如贾平凹、宗璞、洪峰、徐小斌的长篇都曾刊登在长篇专号上,此外也刊发恐怖小说、侦探小说等类型小说。《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表示,本次专号发表的都是类型小说,“我们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文本研读的角度,因为现在不同类型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大,我们今后也会考虑发表网络小说。”
郭敬明的《爵迹》收在《收获》“长篇专号”新开辟的“延伸阅读”里,同时刊登的还有两篇评论文章,意见有很多不同之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的《灵魂的玩法》一文从多个方面评价了《爵迹》。他认为郭敬明的语言有问题,臃肿杂沓、用语不当……而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甫跃辉则认为,郭敬明小说的读者大多正当青春,阅读《爵迹》时,他们很可能会将自己的成长经历“映射”到(小说人物)麒零身上,这或许是郭敬明小说有如此众多青少年拥趸的重要原因。有人认为,其实这样的编排也可以看出 《收获》编辑部的一种态度:拓展文学的视野,引发更多的对文本、内容、表现手段等方面的讨论。
小四登陆《收获》,不知《收获》销量要翻几番?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邱华栋认为,文学期刊之所以愿意接纳郭敬明,主要是显示自身开放的姿态以及扩大读者群。他认为,发表郭敬明的小说,体现了老牌文学期刊的包容性。
也有人持不同态度,他们认为,《收获》通过发表郭敬明小说制造了公共话题效应。从这点来看,《收获》的尝试是成功的,但同时,这场争议也反映了老牌文学刊物在市场压力下作出了妥协。《青年文学》主编李师东说,文学期刊不是时尚杂志,轻易改变杂志的风格,结果弄得自己什么都不像,丧失了原来的特点。邱华栋也表示,不要搞混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文学刊物不应排斥郭敬明这些有市场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但能否刊登还要看他作品的文学品质,而不仅是他的市场影响力。
郭敬明
《收获》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