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如果文学批评偏离了文学甚或忽视了文学,就是批评的忘本。我不反对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扩容”,即引进其它学科的概念和方法以丰富批评的内涵并增强其活力。一个时期以来,诸如文化批评的兴起,的确打破了以往批评单调、沉寂的局面。但这种交流和引入显然不能以冲淡、忽略文学批评的实质为代价。别的学科对于批评的介入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反客为主,以至于使人忘记文学批评的本身。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的,它超越现世的残缺和破碎,摈弃委琐和丑陋,按照作家的意愿重新构造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作家进行了艰苦的美学创造。文学批评面对的就是这样规模不同的审美时空,批评最重要的责任是揭示文学“造美运动”中的艺术规律。作家为实现他的意图所实施的一切用心,从作品的立意谋篇到人物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动作和服饰、场面和环境,无不深蕴着作家对于“完美”的向往。文学批评家若是在这点上毫不在意、无动于衷,对作家的匠心独运之处和字里行间的精妙设局不置一词,岂不是离题万里的“无作为”?
我深感目下一些作家诗人在有意忽略文学的意义与关怀,太注重所谓的“手艺”,以“技巧专家”自诩。而有些批评家的注意力几乎全被深奥的“道理”所吸引,他们的文学批评不说与金圣叹的艺术评点沾不上边,甚至与李健吾等人非常看重的文本辨析也大相径庭,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舍本求末。文学批评家在此忽略了自己的首要职责在于向读者指出作家的审美用心所在,指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全部奥秘。要是批评家只是满足于用空泛的语言滔滔不绝地讲那些与此无关的“道理”和“学说”,那是批评与它的对象在玩“躲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