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各国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从纪录片开始,然后发展到叙事性要求更高的故事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是从最邻近的艺术形式,如戏剧学习如何拍摄电影,剧本就是从戏剧中借鉴而来的一个重要的电影创作过程。和各国一样,最初的中国电影即使是故事片也没有剧本,只有一个类似拍摄提纲的东西。到20年代初期,随着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的诞生,出现了比提纲更详细的“本事”,即用文言文写成的电影剧本雏形,它包括了电影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动作,此外还有字幕。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问世于1925年,即电影在中国诞生后整整20年后。它是由洪深编写的历史题材剧《申屠氏》,发表于当年《东方杂志》22卷1-3月号上。剧本的故事脱胎于宋代烈女申屠氏的传说,共分成七大段、592个景。它基本上打破了舞台剧剧本的样式,而以镜头、景别为组合单位,还运用了“渐现”、“渐隐”、“化入”、“特写”等换景及镜头的专业术语;剧本后面并附有他写的电影名词术语解释。这一剧本据说是为当时洪深所在的“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所创作的,后因资金原因未能真正投拍。尽管如此,它却成为中国电影剧本样式的开创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成为电影文学的一种新样式,可供拍摄影片,也可供发表与阅读。
洪深(1894-1955)学名达,字浅哉,号伯骏。早年留学美国,专攻戏剧。1922年回国后在沪从事戏剧活动。30年代参加左翼戏剧活动。抗战爆发后,洪深领导上海救亡演出二队赴内地,后在武汉筹组抗敌演剧队,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洪深是我国活剧的开拓者,也是杰出的戏剧家、导演、戏剧教育家、电影艺术家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最早领导人之一。他于1916年创作的《贫民惨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话剧剧本,1919年赴美后,师承哈佛大学戏剧家培克教授,成为中国留学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人。1923年回国后,参加上海戏剧协社,首开男女合演话剧新风;后通过对《少奶奶的扇子》的导演,第一个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度。“话剧”这一词也是由洪深在1928年首次使用并成为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的正式名称。在其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洪深共创作了《五奎桥》、《香稻米》等40多部话剧剧本及《申屠氏》、《冯大少爷》等近40部电影剧本,并著有10多部戏剧理论著作。20年代初,洪深加入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后,就为公司在报刊上刊登启示,征集“影戏脚本”,此后他不但身体力行,创作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较正规的电影剧本,而且也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编剧。1925年,洪深加入明星影片公司后,作为导演亲自拍摄了《冯大少爷》、《四月里的蔷薇处处开》、《爱情与黄金》等影片。